为深入探讨音乐学院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,提升音乐学院的教学质量,“弦歌问道-音乐学院教学观摩研讨会”于2025年2月17日-19日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举行。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本学期所有课堂教学的相关资料,参会人员共同围绕音乐教学的前沿理念、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。教师通过参与研讨,了解到不同的教学方法、策略和技巧,在与同行交流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过程中,更新了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,增强了专业素养,同时发现自身教学的优点和不足,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。
在三天的教学观摩环节中,共有25位教师展示了本学期第8-11周的课程内容及精彩的示范课。周燕院长的《中国音乐史与鉴赏》,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讲解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,分析了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互动的有效方式;褚晓冬副院长的《中国传统音乐》,则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、课上参与、课后知识延展的能力,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刻体会;刘传波、张瑾、冯冶冰三位老师的《钢琴伴奏与弹唱》,巧妙地运用创新教学手段,将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与歌曲的弹奏与演唱相结合,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效果。观摩活动中,参会人员围绕示范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大家纷纷表示,通过观摩研讨活动,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,也对音乐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。老师们从专业的角度对示范课进行了点评,肯定了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创新尝试和取得的成绩,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:
(一)教学方式转变: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
老师们要逐步改变教学方式,减少单纯的知识灌输,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。如在音乐理论课程中,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音乐作品分析研讨会,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升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;在实践课程里,增加创意表演任务,锻炼学生的创新和舞台应变能力;鼓励所有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,通过案例教学、项目驱动等方式,引导学生主动学习、深入思考,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能力。
(二)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
老师们要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指标点的对应关系,目前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设定不够明确,且在教学内容推进过程中缺乏有效规划。接下来,各教研室要组织专项研讨,深入解读专业毕业要求,明确每门课程在达成这些要求中所承担的具体任务。每位老师都要重新审视并完善课程大纲中的课程目标,确保目标明确、可衡量、与毕业要求紧密相关。在教学过程中,要根据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,有计划、有步骤地推进教学,让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,能够切实达到相应的能力标准。
(三)优化PPT制作
PPT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,目前存在更新不及时、设计不规范和美观性不足的问题。老师们要重视PPT的制作,根据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,及时对PPT进行优化。在设计上,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,确保文字简洁、重点突出;合理运用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素材,增强视觉效果,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同时,注意色彩搭配协调,字体格式统一,使PPT整体更具规范性和美观性,更好地服务于教学。
(四)强化课程思政融入
针对课程思政流于形式的问题,老师们要重新规划。在教学整体设计上,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。如在音乐史课程中,讲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时,不只是简单提及红色音乐作品,而是系统梳理其创作背景、社会影响,让学生理解音乐在特定历史时期凝聚民族精神、鼓舞斗志的作用;在所有的理论和技能性课程中,从课程导入、知识讲解到课后作业,都要巧妙融入思政元素,形成连贯、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,避免生硬插入,真正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,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。
此次“弦歌问道-音乐学院教学观摩研讨会”的成功举办,为音乐学院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,对推动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相信在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,音乐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不断提升,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文字整理 | 栗琳
编辑 | 张微微
网络排版及发布 | 张原子昂 侯嘉美
审阅 | 周燕 徐铁军